預存
                Document
                當前位置:文庫百科 ? 文章詳情
                這屆男碩士,怎么越來越少了?
                來源:科學10分鐘 時間:2021-08-10 15:07:06 瀏覽:2249次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軟科(ID:zuihaodaxue)”

                2021年的夏天,在考研人的眼里,是從使出渾身解數搶自習室、晨光初上時掙扎起身背單詞、在汗味熱氣鋪天的光陰中被一摞摞參考書裹挾著飛奔開始的。

                根據教育部統計,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2010年約47.4萬,到2020年,招收研究生110萬人,而去年考研的報考人數就已達到377萬。這場被很多人視為“改變命運的第二次大考”入局人數不斷增加,難度固然逐年升級,但卻有更多的人選擇“二戰”、“三戰”撲身向前。

                不過近年來,考研復試時大多是女生、招來的研究生大多是女生似乎已成為常見現象,男研究生反而成了“珍稀動物”。“比如我們一個學院里招28個研究生,女生占21、22個。這已經不是一兩年這樣,而是連續七八年出現這種情況。現在老師招男研究生需要‘搶’。”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曾說。

                顯然,女生讀研比例正持續上升,“考研女孩”已然在夏日的考研自習室里,蔚然成風。

                01
                女生,正成為考研主力軍

                其實,女生讀研比例持續上升,十年前便已苗頭初顯。

                圖源:《2021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

                根據《2021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早在2009年,女性碩士招生數量就開始超過男性。到了2019年,女性碩士招生人數為44.7萬人,占比55.1%。即使考研越來越難的今天,女生仍然是碩士招生的主力軍。

                不僅報考人數多,研究生在校女生的人數及其所占比重也在增加。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2019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研究生人數為144.8萬人,占全部研究生的比重達到50.6%,與2010年相比提高2.7個百分點。

                圖源:《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

                此外,從各高校的畢業生本碩博男女比例變化,也可明顯看出,無論是女生較多的綜合性學校還是諢名“男子職業技術學院”的理工類學校,碩士男女比要低于本科男女比。

                根據各高校2020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綜合性高校之中,浙江大學與南京大學的男女比例都在碩士生這一欄里驟然縮小。浙江大學本科生男女比例為1.41:1,碩士生男女之比為1.22:1;而南京大學本科生男女比例為1.14:1,碩士生男女之比為0.79:1,南京大學的碩士生中女生數量直接將男生反超。

                而在歷來男生數量較多的理工類高校中,碩士生的男女比例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生男女之比高達5.62:1,碩士生男女之比為2.15:1;哈爾濱工業大學2019年畢業生中,本科生男女之比為3.14:1,碩士生男女之比為1.82:1。

                尤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20年畢業的本科生女生數量僅為269人,而碩士生女生數量高達1084人。

                理工類碩士生,很難說仍是男生獨步天下。

                02
                女生扎堆考研,究竟為何?

                那么,為何近年來考研女生占比居高不下,且有持續上升的趨勢?除了女性自身認真細致、自控力較強等內在因素之外,“高學歷”往往成為女性突破就業難題、實現自我價值的最佳路徑。

                女性科研力量,悄然生長

                從國內第一位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到獲得“羅美爾-辛普森終身成就獎”的張彌曼,再到入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的顏寧、鮑哲南、蔡立慧等華人科學家……肩負多重社會角色的女性,正以自身的努力勇攀科學之巔。越來越多的女性活躍在科研舞臺之上,國家政策亦為擴大女性科學家規模、培養女性科研后備力量創造條件。

                2021年7月19日,科技部、全國婦聯、教育部等十三部門印發《關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支持女性科技人才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頂尖女性科技人才。

                一方面,女性科技人才發展獲得大力支持。“國家人才計劃適當放寬女性申報人年齡限制,用人單位在同等條件下要優先推薦女性科技人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中,鼓勵提名更多優秀女科學家作為候選人,在同等條件下支持女性優先入選。”同時,為女性科技人才創造友好工作環境,通過實行彈性工作制、建設母嬰室、提供兒童托管服務等方式,為孕哺期女性科技人才開展科研工作創造條件。

                另一方面,女性后備科技人才培養意識正在加強。《措施》特別提出要“培養女學生的科學興趣”、“鼓勵女性從事科學技術工作,引導更多女學生選擇科研作為終身職業。”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顯示,盡管女性占大學生總數的45-55%,但她們僅占全球科研人員的三分之一,中國女性科研人員占比與這個比重如出一轍。

                根據其2019年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前后,中國(含澳門地區)女性科研工作者的人數在本國科研工作者總人數中占比達39%。尤其我國高層次女性科技人才仍較為缺乏,根據科技部數據,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女性占比分別為6%和5.3%。

                能否深耕科研領域取決于對科研的激情與努力,不斷提升學歷、精進專業,正是不斷踏入科研領域的直接通道。期待未來有更多的女性站上科研舞臺,貢獻更多巾幗力量。

                緩解就業壓力,沖破困局

                不過,讓大量女性選擇考研的關鍵因素,還是就業市場上時刻存在的就業壓力。

                “就業壓力”這一點對于男女皆普遍適用。但由于整個社會對女性刻板印象的普遍存在,女性從專業選擇上,就已經很難為其今后就業營造優勢。

                根據論文《專業選擇與畢業去向的性別差異分析》中的調查顯示,與男性相比,女性更傾向于選擇經濟學、管理學、文學、藝術學等專業。這些專業一方面適用于女性傳統文化中的定位和未來職業找尋,另一方面更符合女性的個人職業興趣,受就業前景、預期收入、社會地位等外部因素影響較少。

                圖源:論文《專業選擇與畢業去向的性別差異分析》

                簡單來說,人文社科類專業深得女性青睞。但這類專業更注重長期主義的積累,在就業時專業壁壘較低、技能性不足的短板天然存在,而本科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稀缺性、競爭力不夠,也很難有足夠的職業選擇權。

                另外,選擇理工農醫類專業的女性從數量上便相對較少,從就業角度也很難占據優勢。領域內就業單位更傾向于選擇男性,也使得選擇此類專業的女性在直接對口方向就業方面困難重重。

                所以,女性在面臨就業大關之時,一方面可讀研深耕本專業,通過提升學歷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另一方面,通過讀研轉換專業、增加知識厚度,拓展新的就業方向,也不失為女性尋找“出路”的不錯選擇。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的《2021年中國高考熱門專業類排名及院校評比》,女性選擇較多的管理學、經濟學、文學、藝術學等專業恰恰是讀研轉專業比例最高的幾個專業。

                圖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對于大部分女性來說,通過考研提高自身競爭力、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其實就是通往“好工作”的重要通道。

                03
                女碩士們,后來都去哪了?

                “留在大城市”是女性取得碩士學位之后更容易拿下的“副本”之一。

                第一財經曾經對城市戶籍人口數據進行梳理統計,發現雖然全社會男性比女性多了3000多萬人,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蘇州、杭州、成都、廈門、沈陽這10個城市,全部存在戶籍人口女多于男的現象。

                實際上,高學歷女性更容易在大城市找到合適的工作,并獲得長遠的發展。

                大城市對高學歷女性的包容度更高,也更友好。一方面,大城市以開放的姿態迎接以實力和努力奮斗的每一個人,高學歷女性有更多機會展現事業上的野心,而不必僅囿于家庭角色而放棄自我價值的實現;另一方面,大城市經濟繁榮,適合高學歷女性的崗位相對較多,規模大、競爭激烈、靈活度高的經濟市場為其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成長平臺。

                此外,高學歷女性更容易獲得留在大城市的機會。比如教師、公務員等可部分解決戶口的體制內工作,均呈現出女性占比增加,同時亟需高學歷人才的趨勢。

                如教師行業,有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中小學專任教師中,女教師比例在高中、初中和小學階段分別為47.66%、49.48%、57.95%;到了2020年,這3個數字變成了54.73%、53.2%、69.98%。尤其在發達城市,這一比例更加失調。

                據成都市教育局統計數據:2019年在該市專任教師中,普通小學男教師占比不足三成;初中男教師占比不足四成。

                而一線城市公務員女性比例也逐年升高。在上海楊浦區2000年以后招錄的公務員中,女性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趨勢,2000年占到50%,在2010年就占到67%。

                這些穩定性較高的工作,其學歷門檻也日漸水漲船高。如上海市松江教育局于2020年3月招聘教師,對于非當地戶口的應屆畢業生,“985”本科及以上、師范院校或“211”院校碩士及以上已經成為高中教師的硬性條件。

                圖源:上海松江教育官方微信公眾平臺

                在這些“人才高消費”的環境里,學歷背景已經成為重點考察項目,學校等級分層直接與福利待遇掛鉤。沒有名校碩士生背景,似乎很難成為“萬花叢中一點紅”。而高學歷女性,正是相對容易勝出的一群人。

                張桂梅曾言:“一個受教育的女性,能改變三代人的。”

                當女性焦慮的不再是年齡、容貌、身材,而是用實力活出自我,用努力豐富履歷,相信女性力量會以更加堅韌、強大的姿態,在世界的舞臺上擲地有聲。

                參考文獻

                [1]魏巍.專業選擇與畢業去向的性別差異分析[J].教育學術月刊,2020,{4}(04):61-67.

                [2]徐永翃,孔錦,張進明,李勇志.大學生職業興趣和專業選擇中的性別差異研究[J].山東高等教育,2016,4(05):64-71+2.

                [3]馬莉萍,由由,熊煜,董璐,汪夢姍,寇焜照.大學生專業選擇的性別差異——基于全國85所高校的調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6,37(05):36-42.

                [4] 顏寧曾發問“女科學家去哪了”!這次,她們“殺”回來了

                https://mp.weixin.qq.com/s/vXjYHxBpsYwjWwwOAIprvQ

                [5]2021年中國高考熱門專業類排名及院校評比

                https://mp.weixin.qq.com/s/PEyzRNUL2DRg23hlGxWMDQ

                [6]這10大城市戶籍人口均是女多男少!為什么女性更容易留在大城市?

                https://mp.weixin.qq.com/s/RlVbKc134vMGteNqf4WxEg

                [7]2022年考研持續擴招!教育部考研政策匯總!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7008261026934594&wfr=spider&for=pc

                [8]上海新公務員女性比例遠超男性

                http://edu.sina.com.cn/official/2011-03-18/1128288788.shtml

                [9]中小學招男老師為啥難?——部分地方中小學教師男女比例不均衡調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7806459020949392&wfr=spider&for=pc



                推薦閱讀


                最新丨2021兩院院士第二輪候選人統計,哪些高校最多?

                ? 雖貴為材料/能源/催化類TOP期刊,卻較容易發,真的很不錯

                從Nature、Joule和EES等頂刊發文看太陽能電池最新進展

                評論 /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
                12條評論
                全部評論 / 我的評論
                最熱 /  最新
                全部 3小時前 四川
                文字是人類用符號記錄表達信息以傳之久遠的方式和工具。現代文字大多是記錄語言的工具。人類往往先有口頭的語言后產生書面文字,很多小語種,有語言但沒有文字。文字的不同體現了國家和民族的書面表達的方式和思維不同。文字使人類進入有歷史記錄的文明社會。
                點贊12
                回復
                全部
                查看更多評論
                相關文章

                基礎理論丨一文了解XPS(概念、定性定量分析、分析方法、譜線結構)

                2020-05-03

                手把手教你用ChemDraw 畫化學結構式:基礎篇

                2021-06-19

                晶體結構可視化軟件 VESTA使用教程(下篇)

                2021-01-22

                【科研干貨】電化學表征:循環伏安法詳解(上)

                2019-10-25

                【科研干貨】電化學表征:循環伏安法詳解(下)

                2019-10-25

                Zeta電位的基本理論、測試方法和應用

                2020-08-24

                熱門文章/popular

                基礎理論丨一文了解XPS(概念、定性定量分析、分析方法、譜線結構)

                手把手教你用ChemDraw 畫化學結構式:基礎篇

                晶體結構可視化軟件 VESTA使用教程(下篇)

                【科研干貨】電化學表征:循環伏安法詳解(上)

                【科研干貨】電化學表征:循環伏安法詳解(下)

                電化學實驗基礎之電化學工作站篇 (二)三電極和兩電極體系的搭建 和測試

                微信掃碼分享文章
                全亚洲最新黄色特级网站| 在线综合亚洲中文精品| 亚洲AⅤ优女AV综合久久久| 亚洲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软件|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久|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一区在线| 91嫩草私人成人亚洲影院|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二区|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林ゆな| 亚洲AV无码专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天堂中文资源| 亚洲蜜芽在线精品一区| 久久久亚洲裙底偷窥综合| 亚洲美女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 亚洲精品伊人久久久久| 亚洲最大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四卡乱码| 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 在线观看亚洲专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不卡电影|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视色|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区男人本色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亚洲另类激情文学|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仑| 亚洲成A∨人片天堂网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日韩va亚洲va欧洲va国产| 亚洲an天堂an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品善|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综 | 亚洲AV成人无码天堂|
                +

                你好,很高興為您服務!

                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