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存
                Document
                當前位置:文庫百科 ? 文章詳情
                電化學大牛介紹:郭玉國!
                來源:測試GO 時間:2021-08-21 00:13:06 瀏覽:4226次

                01
                人物簡介

                郭玉國,中科院化學所研究員(二級),國科大崗位教授,博導,“杰青","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

                郭玉國于1978年1月出生于山東省。1994~1998年就讀于青島大學,并獲學士學位。2001年獲青島大學碩士學位。2000~2001年于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進行訪問研究。隨后進入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2001年師從中科院化學所白春禮院士和萬立駿研究員,2004年獲物理化學專業博士學位。2004~2006年在德國馬普固體研究所Joachim Maier教授實驗室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2007年加入德國馬普協會納米能源化學重大項目任項目研究員,從事納米能源材料與納米固態離子學方面的研究。2006年12月入選化學所“引進杰出青年人才計劃”,同年加入中科院分子納米結構與納米技術院重點實驗室。2012年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并入選“萬人計劃”首批青年拔尖人才,2016年任“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2017年入選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5年起任美國化學會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副主編,先后擔任《中國科學:化學》、Nano Research、Energy Storage Materials、ChemNanoMat、ChemElectroChem和Solid State Ionics等期刊編委。曾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國際電化學會ISE Tajima Prize、國際能量存儲與創新聯盟青年成就獎、國際電化學能源科學院IAOEES卓越研究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Technology Review》全球杰出青年創新家TR35獎、亞洲化學學會聯合會FACS杰出青年化學家、中國科學院杰出青年等獎勵與榮譽。

                目前,郭玉國及其團隊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電化學儲能器件及其關鍵材料(鋰離子電池、鋰金屬電池、鋰硫電池、固態電池、液流電池、鈉電池、鎂電池等新型二次電池);(2)高比能電池、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技術(面向5G、AI、電動汽車、規模儲能等應用);(3)納米體系離子、電子存儲與輸運(納米固態離子學、納米電化學)等。近年來在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體系及其關鍵材料方面取得了系列創新性成果,研制出多種新型高性能電極材料和二次電池體系,實現了高性能電極材料的規模化生產和應用,推動了鋰離子電池、鋰硫電池、固態金屬鋰電池的科學和技術進步。先后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Energy、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d、Acc. Chem. Re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anced Materials、Adv. Energy Mater.、Joule、Energy Environ. Sci.等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SCI論文280多篇(圖1)。

                圖1 郭玉國發表學術論文期刊總結

                此外,谷歌學術檢索郭玉國老師可以發現,其H指數為114i10指數高達301,學術論文總引用量超過4.8+(圖2)。2014~2019連續六年被Clarivate Analytics(原湯森路透)評選為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出版電池材料方面英文專著1部,并著有英文專著章節1章。其中由Springer Nature出版的《Nanostructures and Nanomaterials for Batterie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一書得到諾貝爾獎獲得者、國際鋰電池技術先驅John B. Goodenough教授撰寫序言。

                圖2 谷歌學術檢索郭玉國個人資料

                為了帶領大家一覽大牛風采,下面,筆者將挑選郭玉國課題組近些年來引用量較高的代表性科研成果,進行簡單的匯總解讀,希望能給相關領域科研工作者帶來一絲啟發。

                02
                代表性研究成果

                1、Advanced Materials:納米結構材料用于電化學儲能器件(引用量:2177

                隨著傳統能源的枯竭,當今社會面臨的最緊迫的挑戰之一是研發優異的電化學能量轉換和存儲器件。就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而言,可充電鋰離子電池和燃料電池是最有前景的研究對象。納米結構材料由于具有高表面積、獨特的尺寸效應、能顯著增強動力學等特性,目前正成為新型儲能器件的研究熱點。普遍認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納米材料將在提高鋰離子電池、甲醇燃料電池等電化學能量轉換和存儲器件的性能方面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有鑒于此,中科院化學研究所的郭玉國等人[1]系統介紹了用于鋰離子電池的納米正極材料的一些最新進展,闡述了納米尺寸效應的優缺點以及如何解決納米效應帶來的缺點。同時,總結了用于甲醇燃料電池的鉑基催化劑的最新進展及面臨的各種突出問題。最后,對于納米結構材料,作者認為未來應該關注四個方向的發展:(1)充分理解各種納米尺寸效應并探索新的理論;(2)研究納米結構表面特征的細節;(3)通過表面修飾等策略設計綜合性能優化的納米/微結構;(4)探索新的合成路線和新的材料。

                圖3 鋰離子電池內部的納米結構

                2、JACS:小硫分子用于高性能鋰硫電池(引用量:1371

                追求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先進儲能器件一直是儲能領域相關科研工作者們研究的焦點。在目前研究的高儲能器件中,金屬硫電池(Li-S、Na-S和Mg-S等)由于理論能量密度極高而備受關注。其中,Li-S電池的理論能量密度高達2567 Wh kg-1(基于鋰負極(~3860 mAh g-1)和硫正極(~1675 mAh g-1)計算),因此逐漸成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可充電電池最具潛力的研究對象。

                然而,雖然能量密度幾乎是當今鋰離子電池的5倍,但Li-S電池的應用卻面臨兩個主要問題。一是Li-S電池使用鋰金屬作為陽極,由于可能出現鋰枝晶的生長,因此會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二是由于Li-S電池的放電過程會形成多種可溶于電解質的多硫化物,帶來多硫化物的穿梭效應。此外,硫正極的電子導電性也較差。為了改善Li-S電池的綜合電化學性能,相關科研工作者們做出了大量的研究,比如通過復合各種導電基體和選用新型電解質等,但取得的進展依然有限。

                有鑒于此,中科院化學研究所的郭玉國等[2]設計并提出了一種新策略:使用更小的硫同素異形體S2-4(S2、S3和S4)用于高性能Li-S電池。作者合成了具有特定孔尺寸(0.5 nm)的微孔碳基底,然后再負載硫。由于納米孔道空間的限制,在引入硫的過程中即可實現從S8分子到小硫分子的轉化,制備出非常規小硫分子/碳復合正極材料。這種基于納米孔限域效應的非常規硫分子/碳復合正極材料在鋰-硫電池中表現出很高的比容量、優異的循環穩定性及高倍率性能。這項研究為Li-S電池用于未來便攜式電子產品、電動汽車和大型儲能系統等提供了可能性。

                圖4 Li-S電池充放電過程中S的狀態

                3、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碳包覆Fe3O4納米紡錘體作為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引用量:1262

                近年來,可充電鋰離子電池由于具有較高的能量密度逐漸成為便攜電子市場上使用最多的電池。但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迫切需要更高能量密度的儲能器件來滿足日常需求。作為鋰離子電池關鍵組成部分之一的電極材料決定著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因此,相關科研工作者們的目光聚焦于新型的高比容量電極材料的開發與應用。

                此前的負極材料主要是石墨類碳材料,這種全面商業化的負極材料由于較好的安全性和極其穩定的長循環壽命而被廣泛使用。然而,石墨的理論比容量僅僅為372 mAh g-1,過渡金屬氧化物由于具有較高的理論比容量(500~1000 mAh g-1)而備受關注。但是,大多數過渡金屬氧化物都存在電子導電性差的問題,因此需要通過添加電子導電性相對其進行改性,只有極少數過渡金屬氧化物(Fe3O4和RuO2等)本身電導率較高,但依然需要對它們進行表面改性。碳包覆是電極材料應用最廣泛的表面改性技術之一,因為碳包覆層可以顯著提高電極材料的電子導電性,從而提高倍率性能。

                有鑒于此,中科院化學所的郭玉國等人[3]通過部分還原具有碳包覆的單分散納米赤鐵礦,合成了碳包覆Fe3O4納米紡錘體(Fe3O4-C)。作者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透射電子顯微鏡、X射線衍射和電化學測試對Fe3O4-C進行了表征,結果表明,作為電極材料的Fe3O4-C顯示出了較高的可逆容量(~745 mAh g-1,0.2 C;600 mAh g-1,0.5 C),其首次庫倫效率及綜合電化學性能均優于納米赤鐵礦和商業級磁鐵礦。作者相信,該設計策略將為納米結構過渡金屬氧化物的實際應用鋪平道路,從而對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圖5 Fe2O3和Fe3O4-C鋰化前后的粒徑

                4、Nature Communications:將鋰容納到具有亞微米骨架的三維集流體中以實現長壽命鋰金屬負極(引用量:969

                具有高能量密度和綠色安全特性的電化學儲能系統(例如電池、電容器等)對于智能電網、電動汽車和便攜式電子產品等各種應用至關重要。綜合性能優異的電極材料是高能電池的關鍵。就能量密度而言,鋰金屬是一種非常理想的負極材料,因為它具有高達3860 mA h g -1 的理論比容量,并且具有最低的還原電位(-3.04 V,相比于標準氫電極)。

                然而,使用鋰金屬作為負極面臨著幾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其中,最具挑戰性的是循環過程中鋰枝晶的形成,這會導致安全隱患并使鋰金屬電池面臨爆炸風險。目前已經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通常使用鋰插層材料(如石墨)代替鋰金屬用作負極,成功地規避了這個安全隱患。但是,隨著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接近理論值,它們逐漸開始無法滿足先進儲能的需求,科學家們迫切需要研制出更高能量密度的儲能電池,具有極高能量密度的鋰金屬電池再一次走入人們的視線。如何改善鋰金屬負極,抑制鋰枝晶的形成成為了研究的重點。此外,作為負極的關鍵組成部分,集流體也可能對鋰負極產生重大影響。集流體影響鍍鋰初期的成核,這對后續鍍鋰的形貌起決定性作用。然而,鋰金屬負極集流體的作用尚未得到徹底研究。

                有鑒于此,中科院化學所的郭玉國設計并制備了一種具有亞微米骨架的三維銅箔集流體,鋰在亞微米尺寸的銅骨架上生長并填充三維集流體的孔隙。通過將鋰金屬負極容納在三維集流體中,能夠使鋰金屬負極擺脫鋰枝晶的生長隱患,并顯著提高鋰金屬負極的循環壽命。利用三維結構來容納鋰負極將促進對鋰負極的進一步研究,同時加速鋰金屬電池向下一代高性能儲能器件的發展。

                圖6 具有亞微米骨架的三維銅箔集流體的制備及表征

                參考文獻

                [1] YuGuo Guo, JinSong Hu, and LiJun Wan.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for Electrochemical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 Devices. Adv. Mater. 2008, 20, 2878–2887. DOI: 10.1002/adma.200800627.

                [2] Sen Xin, Lin Gu, NaHong Zhao, et al. Smaller Sulfur Molecules Promise Better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2 134 (45), 18510-18513. DOI: 10.1021/ja308170k.

                [3] WeiMing Zhang, XingLong Wu, JinSong Hu, et al. Carbon Coated Fe3O4 Nanospindles as a Superior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Adv. Funct. Mater. 2008, 18, 3941–3946. DOI: 10.1002/adfm.200801386.

                [4] Yang, CP., Yin, YX., Zhang, SF. et al. Accommodating lithium into 3D current collectors with a submicron skeleton towards long-life lithium metal anodes. Nat Commun 6, 8058 (2015). DOI: 10.1038/ncomms9058.


                PS:推薦一個非常好用的科研小程序“測試GO”,專注【材料測試+模擬計算】科研服務,測試狗團隊開發,提供同步輻射、球差電鏡和常用材料表征,承接第一性原理計算、分子動力學、有限元計算等

                評論 /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
                12條評論
                全部評論 / 我的評論
                最熱 /  最新
                全部 3小時前 四川
                文字是人類用符號記錄表達信息以傳之久遠的方式和工具。現代文字大多是記錄語言的工具。人類往往先有口頭的語言后產生書面文字,很多小語種,有語言但沒有文字。文字的不同體現了國家和民族的書面表達的方式和思維不同。文字使人類進入有歷史記錄的文明社會。
                點贊12
                回復
                全部
                查看更多評論
                相關文章

                基礎理論丨一文了解XPS(概念、定性定量分析、分析方法、譜線結構)

                2020-05-03

                晶體結構可視化軟件 VESTA使用教程(下篇)

                2021-01-22

                手把手教你用ChemDraw 畫化學結構式:基礎篇

                2021-06-19

                【科研干貨】電化學表征:循環伏安法詳解(上)

                2019-10-25

                【科研干貨】電化學表征:循環伏安法詳解(下)

                2019-10-25

                Zeta電位的基本理論、測試方法和應用

                2020-08-24

                項目推薦/Project
                質構儀

                質構儀

                阻抗分析儀

                阻抗分析儀

                掃描電化學顯微鏡(SECM)

                掃描電化學顯微鏡(SECM)

                電池性能測試

                電池性能測試

                熱門文章/popular

                基礎理論丨一文了解XPS(概念、定性定量分析、分析方法、譜線結構)

                晶體結構可視化軟件 VESTA使用教程(下篇)

                手把手教你用ChemDraw 畫化學結構式:基礎篇

                【科研干貨】電化學表征:循環伏安法詳解(上)

                【科研干貨】電化學表征:循環伏安法詳解(下)

                電化學實驗基礎之電化學工作站篇 (二)三電極和兩電極體系的搭建 和測試

                微信掃碼分享文章
                亚洲人xxx日本人18|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天堂| 亚洲αⅴ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 亚洲中字慕日产2021| 亚洲最大的成网4438| 91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福利电影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区图片小说区|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亚洲自偷精品视频自拍| 亚洲熟妇av一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66|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片| 亚洲爆乳大丰满无码专区| 亚洲JIZZJIZZ妇女| 一级毛片直播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A亚洲欧洲AV冫| 国产亚洲av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果冻传媒| 亚洲愉拍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图片 |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 亚洲毛片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亚洲一区精彩视频|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一区| 全亚洲最新黄色特级网站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蜜芽| 亚洲老熟女五十路老熟女bbw|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 亚洲AV无码久久久久网站蜜桃 | 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亚洲av无码有乱码在线观看|